輿情概述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國主辦的首屆世界
  互聯網大會在烏鎮隆重舉行。圍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主題,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位國家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科技社群和民間社群的互聯網領軍人物共同參與“頭腦風暴”。19日開幕式,習近平主席發來賀詞,提出了“本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則,深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的互聯網大國戰略。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外代表座談,強調中國將以擁抱的姿態,促進互聯網共享共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互通、共享、治理、合作”是本次大會的熱點關鍵詞,“互聯網思維”貫穿全場,輿情關註點集中在構建包容的全球互聯網生態系統、智慧城市、跨境電子商務、網絡空間安全和國際合作、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等方面,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其中,“互聯網空間法治化”與“互聯網治理”成為最大焦點。
  2014年互聯網大會:政府戰略的“瞭望台”
  2014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我國領導人習近平等對互聯網的重視,既有現實考慮,又有戰略考量。且集中在“維護網絡安全”、“提升公共服務”、“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三方面。主流媒體針對這方面爭相報道。
  傳統媒體方面,《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既有對大會進程的相關報道,又有針對報道的深度解讀和評論。內容主要是站在國家戰略立場,《人民日報》關註參與合作、構築互聯網“共同體”的合作戰略;《光明日報》則探討互聯網全球共治中的各國責任;《中國青年報》則體現出打擊網絡恐怖的安全戰略構想。
  網絡媒體方面,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新網、海外網、騰訊網、網易網、新浪網、搜狐網都是報道主力,均以專題形式呈現,特別是主流媒體的對應網絡媒體,在要聞推送的同時,解讀性和評論性的內容成為焦點。新華網的“解讀習近平賀詞背後的大國戰略”、人民網的“習近平的6個互聯網思維”、中新網的“新舊文明碰撞凸顯獨特價值”、新華網“做網絡全球規則的倡導者”都挖掘了本次大會的深度意義。
  在報道方式方面,網媒在整合信息的同時,採用全媒體報道方式,將文字、圖片、音視頻內容融合呈現,例如:光明網開闢“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專題,設置觀點、縱覽、特別推薦等欄目,將呈現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全媒體內容。在這次報道中,視頻報道成為最大亮點,前方記者將對與會的國外代表、企業巨頭和專家學者進行視頻報道,並通過光明網、光明都市傳媒播出。此外,光明網也通過Facebook賬號,用英文及時報道大會進展。
  在傳播渠道上,除了網頁報道,微信推送,二維碼掃描鏈接,微博、Facebook直播都是社交媒體的最大化運用。
  2014年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大咖的“爭鋒台”
  2014年首屆互聯網大會,既有國內互聯網領軍人物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周鴻禕、劉強東等人的商業博弈,又有國際專家潘福愛、保羅·雅各布、雷德·霍夫曼等人的觀點交鋒。其內容主要聚焦在互聯網電子商務、新媒體產業、移動互聯網運作等更為微觀的層面。
  馬雲:未來互聯網將會建立新的商業秩序,以WTO模式為基礎的商業秩序將會被改變。假貨這樣的問題會在互聯網的秩序里解決。阿裡巴巴正在建立一個生態系統,一旦建成完善,生態系統能夠產生強大的自我修複功能,自己彌補自己的缺陷。互聯網生態系統是解決假貨問題最有效的地方,不管是對假貨的打擊,還是知識產權的保護。
  澳大利亞電信大中華區CEO高瑞彬:互聯網時代下的媒體生態圈已發生重大變化,新媒體具有去中心化和雙向交流的特質,給信息和新聞產品帶來了個性。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需用互聯網思維適應變革,吸收新媒體的元素,大膽創新,讓傳統媒體的優勢得到發揮,提升競爭力。目前在澳大利亞,手機數量高於人口數量,智能手機普及率居世界最高之列,且超過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機用戶每天上網。互聯是未來趨勢,生活跟互聯網結合是一個趨勢。
  新華網總裁田舒斌:新媒體改變了信息流通的路徑,重構了信息傳播結構,社交媒體、自媒體與傳統主流媒體的用戶規模遷徙流轉,社交、分享與信息傳播如影隨形,媒體屬性加快泛化,受眾體驗趨向泛對象化,民眾傳媒素養快速提升,催生這種傳播景觀呈現的因素越來越清晰,這就是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多元傳播介質以及社交關係傳播、移動化傳播等交織、融合而產生的新媒體新生態鏈。同時,新媒體產業還存在多個層面的失衡:過度媒體化帶來話語秩序的失衡、透支商業化導致一些媒體選擇性失衡、無序競爭造成業態環境的失衡、快速發展與信息安全的失衡。
  綜合互聯網領軍人物觀點來看,爭鋒的最終落腳點都集中在“優化互聯網秩序治理”方面,在追求“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願景下,政府、業界、網民共同遵循法治精神,新媒體將會迎來更有活力、更加有序的生態空間。
  2014年互聯網大會:中外視角的“互動台”
  國內媒體:互聯網大會,彰顯大國責任
  2014年首屆互聯網大會,聚焦了中外媒體的目光,在閉幕式上,中方提出“促進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尊重各國網絡主權”等九點倡議,通過本次大會,中國與世界的互聯互通,有了一個國際平臺,國際互聯網的共享共治有了一個中國平臺。借助這樣一個平臺,中國希望與世界一道,不斷促進網絡空間的互聯互通,永葆互聯網蓬勃的生命力。
  新華網評論稱,中國做出了大國的樣子,大國的責任與擔當——既致力於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同時從大局、長遠出發,為構建嶄新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做貢獻。
  中國新聞網稱,這次大會由中國舉辦,從中國領導人到互聯網界精英的參與,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主題到各分議題,從一系列創新理念的提出到搭建的兩大平臺成果,都凸顯出強烈的“中國主場”和“中國價值”。它表明,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發展中大國,有參與和主導世界規則秩序、為人類作出更多貢獻的意識和行動,有主動設置議程、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為,更有在國際舞臺唱響中國聲音、倡導中國價值的從容自信。
  外媒:共建互聯網合作環境需達成共識
  俄塔社報道稱,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參與者敦促國際社會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報道援引中國公安大學校長程琳的話稱,打擊網絡恐怖主義首先要加強網絡恐怖活動的定性並形成共識。之後,要完善打擊網絡恐怖活動的法律體系,研發預防恐怖活動的技術,加強國際反恐學術交流,加強網絡反恐人才特別是國際網絡反恐人才的培養。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中國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互聯網用戶,並試圖在全球網絡空間管理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此次於烏鎮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中國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做的努力之一。
  香港《大公報》文章稱:在中國互聯網首次以整體形象亮相國際視野之際,中國領導人致賀詞,必將有助於烏鎮峰會收穫更多關註和重視,推動烏鎮峰會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在世界互聯網棋局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
  拉美社報道,本次大會能夠幫助與會者更好地發現其在中國的商機,並達成構建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環境的共識。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在中國烏鎮出席互聯網大會的與會代表們一再重申,他們希望互聯網能夠使夢想成真。報道說,一些西方互聯網公司派高管出席此次會議——包括領英網和臉書網站在內。領英網聯合創始人里德·霍夫曼說,他的公司所面臨的挑戰是在中國找到一個“合適的文化契合點”。
  總體而言,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搭建一個平臺:一是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搭建國際平臺,二是為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搭建中國平臺,讓全世界互聯網巨頭在這個平臺上交流思想、探索規律、凝聚共識。中國對互聯網的擁抱姿態,受到世界認可,達成共識,契合點需要共同把握。
  點評:互聯網共識需落實需找準契合點
  集思廣益、凝聚共識、貢獻創見,本次世界互聯網大會成果豐碩,進一步闡述了中國關於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的立場和主張,搭建了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和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的中國平臺,回答了國際社會共同關註的網絡空間重大問題。中國希望與世界一道共通過促進互聯互通,實現網絡空間共治、共建、共享、共贏。
  工信部副部長尚冰則就新形勢下如何應對網絡空間的新挑戰、抓住新機遇發表看法,他表示,將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建設寬帶發展新平臺:開闢融合新領域;形成協同創新模式;打造安全可信的新空間;構建合作共贏新空間。
  構建互聯網共識背後所潛藏的是人文的價值體系,加強互聯網空間秩序治理,不僅僅是優化服務功能,更加關註的是用戶訴求與網絡現實的契合點。尋求國際互聯網共治體系,不僅僅是面臨技術手段上的相互溝通、平臺建構的相互支撐,更加關註的是找準具體措施落實時,不同文化的契合點,不同價值利益的互補點。
  總之,在尋求構建世界互聯網空間治理體繫上,我國以包容的姿態邁出了重大第一步,在思想意識層面體現出高瞻遠矚的戰略性,我們也堅信隨著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世界互聯網共享共治理念定會不斷延展,共贏共建措施也定會在交融溝通中不斷推進,從共識到落實,世界都在共同期待。  (原標題:找準契合點,促進互聯網共享共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w18ewzp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